发布时间:2025-03-10 17:33:46    次浏览
【编者按】 作为“苏港合作联席会议机制”成立以来的首场大型活动,6月10—11日,“2014转型升级·香港博览”将在南京举办。 【编者按】作为“苏港合作联席会议机制”成立以来的首场大型活动,6月10—11日,“2014转型升级·香港博览”将在南京举办。日前,应香港贸发局邀请,本报记者赴香港采访,亲身感受香港作为金融中心、创意都市的独特魅力,并撷取其在设计、管理、科技等方面的创新火花,希望能对南京产业转型升级,提升国际竞争力有所启发。5月的香港正值雨季。行色匆匆的香港街头,一名“雅痞”十足的男士撑伞走过,伞柄竟然是一把非常逼真的“手枪”。“对呀,我就是因为觉得设计有趣才买它,这样的创意产品,设计廊里有很多。”他告诉记者。记者在设计廊香港会展店看到,这里售卖的产品包括钟表、珠宝、服饰、小家电、日用品等,一把充满设计感的雨伞卖388港币,一只钥匙扣大的玩具小鸭也要卖80港币,但由于新鲜有趣,顾客、游人络绎不绝(如图 本报记者 赵子慧摄)。据介绍,由香港贸发局于1991年成立的香港设计廊,致力于向全球推广原汁原味的“香港设计”,港货潮品均为香港本土设计师的最新创作系列。香港两家设计廊分店每月接待超过10万名访客,目前已在北京、广州、上海、武汉及青岛等城市设立了9家分店,南京分店也正在选址。“设计廊相当于一个孵化器,专为进不了大商场的原创设计师提供机会,一旦他们'长大',就要把机会让给其他原创设计师。”香港贸发局人士介绍,近年来,香港瞄准打造“亚洲创意之都”的目标,大力扶持创意产业发展。除了通过线上、线下市场大力推广设计师的创意作品,还不断搭建创意设计诞生成长所需的“温床”。香港地少人多,寸土寸金。香港人就对部分旧建筑进行创意改造,使之焕发新的生命力,并成为容纳城市创意、展现特色风情的一道风景。其中,位于香港中环苏豪区的白色小楼,原来是荷里活道已婚警察宿舍。经过出新改造,这里成为有代表性的创意地标—元创方,并云集100多位创意工作者。除了定期举行各式创意活动,市民和游客在这里可以了解创作过程,购买心仪的创意产品,找到自己心仪的个性小店,甚至是在设计师和公仔的陪伴下,吃吃甜品、喝喝下午茶。在这些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背后,是香港政府多年来对创意产业持续不断的支持。创意香港办公室,就是一个专门负责统筹政府的创意产业政策的机构。这里管理着3.2亿港元的电影发展基金和3亿港元的创意智优计划,多年来投资了一大批内地观众耳熟能详的电影作品。2013年,香港政府向创意智优计划额外注资3亿港元,协助培育人才、扩展市场、建立品牌,并组织大型创意活动。“去年我们实施了首届初创动画企业支援计划,选择20家有发展潜力的企业,每家给予8万港币的补贴,今年第二届还会遴选更多企业。另外,我们还有设计师与商界合作计划,鼓励中小企业聘用设计师来加强品牌创意。”创意香港人士介绍,创意香港扶持的项目,还包括内地观众广泛关注的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,以及即将在南京举办的“转型升级·香港博览”等活动,算是默默无闻的“幕后英雄”。正是在政府持续的推动之下,香港的创意产业近年来获得迅猛发展。截至2012年,香港共有约3.7万家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企业,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,年增值额980亿元,占全港地区生产总值的4.9%。